发布时间:2015-11-02浏览量:1380次
日前从市环保局获悉,目前,成都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不仅顺利推进环城生态区的建设和保护,同时,坚持用制度创新来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推行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并且实现了全覆盖,运行大半年来,更是扫除了监管盲区,让基层环保有“眼线”。
环城生态区建设 打造六湖八湿地
很难想象国内还有哪个城市像成都一样,在没有完全离开市区的地方,就有这样一片巨大的湿地——总面积超过13公顷的湿地公园。
比白鹭湾更近的是锦城湖。这个由4个人工湖组成的公园,现在是成都夜跑人的“圣地”。
对于城市而言,锦城湖、白鹭湾这样的湿地,不仅能给市民带来休闲和美的享受,同样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湿地本身具有滞洪作用,同时还能通过蓄洪补充地下水,并降低大城市的“热岛效应”。
白鹭湾和锦城湖是孤例吗?不是,成都在城区周围打造了六湖八湿地的环城生态区,而这个环城生态区更是成为成都在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今年1月至7月,环城生态区已完成投资22.2亿元,完成拆迁17.21万平方米。目前,白鹭湾、锦城湖、锦江滨河公园一期已建成开放,在六湖八湿地全部建成后,将犹如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我市的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将由7%提升到21%。
为保护这条环城生态屏障,2013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划定了环城生态区生态保护红线,此举也开启了全国先河。这片由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构成的区域内,生态用地总面积达133.11平方公里。
《成都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将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用于农业生产、绿化和水体、应急避难、公共文化体育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其他用途,禁止在生态用地内设置广告,一旦违规,责任人将被依法查处。
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 让基层环境监管有“眼线”
这几天,成都大邑县青霞镇镇政府的环保办公室正在绘制一张“镇域污染源地图”,这在青霞镇的“镇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这个‘镇域污染源地图’,将帮助我们做到日常巡查心中有数,有情况时快速定位、及时前往。”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青霞镇乡镇环保机构已经解决了多起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在成都早已开始破题,而乡镇环保机构的建设,就是其中的重拳出击。
2014年12月起,成都市启动了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统一标准、整体推进环保机构设置,并延伸到村和社区。至此,成都已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属地政府的责任,明确了人员、职责、经费、场所、装备“五落实”,在全域实现环境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日前,市环保局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工作考核指导细则》和《成都市乡镇环境保护现场巡查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管理机制。
而乡镇环保机构运行半年来,也成效初显。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镇环保机构的建立,解决了乡镇、街道环境管理失位、缺位状况,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乡镇环保机构建立后,落实“属地管理、权责合一”,有利于从源头上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控。
不仅如此,乡镇环保机构建立后,还可以形成快速反应管理机制。相关负责人坦言,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长期在当地工作和生活,对辖区内污染源分布、排污情况等十分熟悉,且属地责任范围小,通过建立环境污染台账,有利于形成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快速反应管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乡镇环保机构还能及时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化解环境信访投诉。“基层人员则能够做到快速到达现场,根据情况作出及时处理,按照部门职责分解到公安、城管、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即做到快速到达、及时处理、分类处理。”负责人说道。
修订地方环境法规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成都市不断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试点、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资源普查,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
成都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也得到不断修订和完善。2013年,我市出台《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为国内首个为城市特定区域生态保护出台地方条例的城市。目前,全市范围内的《成都市生态保护条例》正在开展立法前期工作,《成都市湿地保护条例》已开始进行立法调研,《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制度创新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2012年起,成都市开始实施的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打开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口。2015年以来,成都市已扣缴相关区(市、县)资金1825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水环境治理。
成都市还联合平原经济区其他城市积极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今年,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7市建立起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城市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协作,小春秸秆禁烧期间,全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导致的污染天气。
下一步,成都市还将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加强协作,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跨界流域综合整治、加强区域环境信息共享与通报合作,真正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