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 雾霾经济的另一面:揭示治霾千亿...
雾霾经济的另一面:揭示治霾千亿资金去向

发布时间:2015-12-28浏览量:1625次

       今冬,重度雾霾继续飘荡在华北上空。12月上旬,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治理雾霾,必须先找出“元凶”。在最近几次重度雾霾期间,环保部组织专家组对雾霾进行实时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排放是华北地区污染的第一大来源;整个华北地区每年要消耗的燃煤是4亿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
        目前,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
        近些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火电脱硫脱硝除尘,2014年7月更是执行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这甚至严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实行严格标准的同时,国家每年为火电投入上千亿元的环保补贴。这些补贴变相的给一些发电厂带来了“补贴收益”。
        北京国能中电能源副总裁江浩撰文指出,由于脱硫、脱硝、除尘已有补贴2.7分/千瓦时,这一补贴额度刨除成本后每度电还能有0.5分的收益。
        补贴收益也促使国有煤电厂已经掀起了一场“超低排放“改造热潮。
        但这股改造热潮带来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2015年6月,环保部通报2014年脱硫、脱硝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17家企业。
        其实,另外一半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才是治理雾霾的难题。相比于发电用煤,工业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标准却远没有那么受到重视。
        “与火电行业相比,工业用煤、散煤燃烧领域的环保政策落实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紧迫。犹如一个木桶,你不去补短板,而不断把长板加长,那是没用的。”专家们指出,超低排放的成本与环境经济效益不适应,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却未必很划算。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