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 多央企涉足环保大蛋糕 混改或致...
多央企涉足环保大蛋糕 混改或致环保行业聚合

发布时间:2015-09-01浏览量:2561次

      “未来,节能环保领域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业模式。”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将央企的品牌与技术优势和民企的活力相结合,在产业内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曾武介绍,中国节能申请建设的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与土壤修复相关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在专业领域和地域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实际上,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处理是这家央企近几年才涉足的新领域,此前它在工业、建筑的节能业务以及固废处理、水处理方面更为突出,如今正打通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个链条。  
  除了中国节能这家主打环保的央企外,像中冶集团这样传统做冶金建设处理的央企也将触角探进了环保产业。中冶集团总经济师张兆祥表示,中冶将紧紧抓住国家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的“大势”,进一步发挥自身在环境工程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工程等突出比较优势,实现节能环保业务的快速做大做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吉平认为,中国环保行业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也不够成熟,造成了环保行业规模小、分散化的局面。市场需要大资金和尖端技术引领。国家目前鼓励央企混改,将加剧环保行业的兼并重组。  
垃圾焚烧处理商机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70%是填埋,只有20%多做了焚烧处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希望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提至35%,据正在做的“十三五”规划方案,垃圾焚烧的比例在沿海大型城市要达到48%甚至50%。这对拥有技术资源和资金整合能力的中国节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商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节能是央企中唯一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产业集团。目前拥有474家子公司,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节能副总张超表示,中国节能完成了从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向专业化产业集团的嬗变,构建起以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为主业板块,以节能环保综合服务为强力支撑的“4+1”业务格局,发展成为我国节能环保领域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产业集团。  
  目前,中国节能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废处理、烟气处理与重金属治理、土壤修复、水处理、光伏发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规模与实力均居领先地位。  
  “尽管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巨大,但是企业利润增长一直在30%左右,可见这个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曾武透露,2007-2013年,中国节能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9%,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7.3%。  
多央企涉足环保大蛋糕  
  固废处理只是环保产业一个分支,更广阔的市场在水处理、大气处理、土壤处理以及工业、建筑节能等。环保部规划财务司长赵华林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水十条”预计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社会投资;“土十条”发布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如果算上“气十条”的1.7万亿元,同时乐观估计“水十条”投资5万亿元,则三大行动计划总投资将超过12.4万亿元。  
  这块巨大的蛋糕不仅吸引了民资与外资的参与,也有越来越多央企打算涉足该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实际上涉猎环保行业多时。张兆祥透露,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中冶集团经过60多年冶金节能环保技术沉淀和技术研发,并与钢铁企业成立节能环保公司深度融合,在环保原料场、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烟尘治理、脱硫等领域掌握了大量专有环保核心技术,已经成为钢铁产业绿色环保技术的引领者和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合作方。  
  中冶集团在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治理、垃圾焚烧、土壤修复、清洁能源等环境工程与新能源领域大举进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行业影响力。  
  如在水务领域,中冶集团子公司中冶华天已通过BOT、TOT等模式先后投资运营了19个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分布在安徽、山东、湖北、福建、河北等地,总规模达150万立方米/天。目前,中冶华天已完成冶金、市政、印染、造纸、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海水淡化等十余个行业水处理工程六百余项。 
混改或致环保行业聚合  
  更多央企介入环保产业,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欢迎。  
  环保专家、中国环境报社长杨明森说,资金雄厚及资源丰富的国有资本加速进入环保行业,将在资源及资金两个角度推高行业门槛。同时,国有高科技的专业大型企业进入环保领域,也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了中国环保技术与欧美国家的差距。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吉平认为,中国环保行业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也不够成熟,造成了环保行业规模小、分散化的局面。这块市场需要足够大的资金和尖端技术引领,央企队伍的出现可能令行业集中度增加。  
  目前所推进的国企改革,鼓励央企走混改,引入社会资金或技术,参与国企改革,取得双赢。“未来,节能环保领域可以走‘央企 民企’的新型商业模式。”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将央企的品牌与技术优势和民企的活力相结合,在产业内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此,张超回应,中国节能并不拒绝混改之路,目前企业在境外的三家上市公司均有外资进入。其多个二级子公司或项目公司中也有不少地方国资与民资合作方。他表示,中国节能在引资时更加注重考虑合作方本身的实力、对项目的贡献点及社会效益,尤其是双方的价值观是否趋同,反倒对其资质并无严苛要求。张超称,未来中国节能也会按照国家政策指引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挑选一些有实力、有行业背景和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合作。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