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量:26次
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的重要意义
氧化亚氮(N₂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工业领域中的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等行业是氧化亚氮主要排放源之一,由于排放源相对集中、减排技术路线明确、控排成本较低,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工作具有四方面意义。
一是有力减缓气候变化。氧化亚氮的增温潜势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大气存留寿命长。2024年联合国环境署等联合发布的《全球氧化亚氮评估》报告显示,如能在全球范围实现高情景减排,仅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每年就有1.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
二是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工业领域,氧化亚氮与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大气污染物同源,其控排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热能和高压蒸汽还可回收利用,高浓度氧化亚氮尾气经提纯后可用于其他领域。因此有效控制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是支持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不仅能直接降低排放强度,还可激励相关企业革新生产工艺、优化反应条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助力我国工业产业链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四是展现我负责任大国担当。我国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产能占全球总产能一半以上,未来预计产能还将持续增长。当前氧化亚氮正逐渐成为继甲烷之后的全球热门议题,有效控排既是对国际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我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气候治理工作范式。
国内外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现状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氧化亚氮控排日益重视,主要发达经济体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持续下降。
上世纪末以来,欧洲部分企业就已自主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减排工作,随后政府出台了将工业领域氧化亚氮纳入碳市场机制等系列政策要求,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规范核算方法和监测标准。美国主要得益于在工业领域一方面大力研发推广减排技术,一方面建立“温室气体报告制度”要求企业报告氧化亚氮排放数据,为减排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日本和韩国则是通过立法手段明确了化工企业的氧化亚氮减排义务。
我国在政策基础方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在核算报告方面,《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包括己二酸、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量计算方法。自2021年起,我国逐步将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数据报告纳入全国碳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有企业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排技术,减排效率接近国外产品且成本更具优势。
根据最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021年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量约为1.5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制定专门的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政策文件,有利于强化控排力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工作展望
夯基垒台,全面筑牢控排基础能力。《方案》强调推动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开展氧化亚氮减排,指导研发治理设备、催化剂并尽快投入实际使用。鼓励己二酸企业对氧化亚氮尾气进行回收提纯,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方案》提出加强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支持相关技术申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同时支持成立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产学研联盟。
多效并举,协同治理瞄准复合环境效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针对工业领域氧化亚氮与NOx、VOCs等同源排放的特点,《方案》要求加强协同控制,实现政策合力。同时《方案》提出研究在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等重点行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氧化亚氮排放评价,推动氧化亚氮控排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管控转型。
严格监管,运用标准和制度体系引领控排。为了切实提升控排的数据基础质量,以数据质量保障控排成效,《方案》将加强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推进重点企业氧化亚氮排放报告制度建设,同时研究制定监测标准和排放相关标准。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工业领域氧化亚氮的科学精准控排管理。
协力实施,确保控排工作落地见效。《方案》还提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开展控排。普及减排技术相关知识,开展能力建设活动和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加强对行动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调度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通过聚焦关键行业、创新政策工具、强化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工业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工作进入新阶段。下一步,需研究出台系列细化配套措施,强化各项措施的监督落实,切实实现《方案》提出的控排目标,有效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全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
Copyright © 2025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1 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