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理仍存在于初级阶段,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7-07-25浏览量:1493次
夏天,气温虽高,但阳光“明媚”,蓝天常驻,和秋冬季节灰蒙蒙的雾霾天气相比,简直就是风景如画,叫人心旷神怡。 但在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臭氧污染和雾霾一样,成为了困扰每个人生活(或生存)的重大问题,但反观现在的臭氧治理仍存在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好天气”我们普通人还需要等多久呢?
蓝天白云下的“魔鬼”
然而,实际上,天气晴朗不意味着空气质量一定很好,在晴朗、阳光强烈的天气,臭氧污染可能反而会比较严重,所以夏季臭氧伤人最无形。根据环保部发布的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夏季以臭氧为首的污染物超标天数超过了PM2.5,居于第一位。
气象专家表示,在我们地球大气层中,有“天使臭氧”,也有“魔鬼臭氧”。臭氧对人类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虽然较少被提起,但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的刺鼻气味。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较低浓度的臭氧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医生表示,如果臭氧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出现咳嗽、头疼等症状,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而母亲在孕期接触臭氧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脸裂狭小发生率增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臭氧会增加空气的氧化性,增加城市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风险。在全球的环境历史中,光化学烟雾早已劣迹累累,轻则导致人群患红眼病,重则让人眼晴痛、头痛、呼吸困难,甚至造成人的死亡。
“人为源”是臭氧污染主力军
“臭氧不像颗粒物,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它的形成必须有一类物质——‘前质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曹军骥说。
曹军骥认为,臭氧污染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一次污染物,比如NOx(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生成臭氧和其它NOx,这就是“二次光化学反应”。
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臭氧污染是个极难对付的“敌人”,已成为我国大气治理新挑战。近些年,臭氧平均浓度、最大浓度、超标频率等指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国实施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增加了臭氧检测项目。新国标关于臭氧的控制标准为:臭氧8小时浓度日平均值一级为100微克/立方米,二级为160微克/立方米。纳入标准开展监测,是臭氧污染防治的第一步。
减少来源,控制产生臭氧的关键物质,即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则是关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同样也能产生二次细颗粒物。因此,有效控制这两项前体物的排放不仅对控制臭氧污染非常重要,对防治PM2.5同样重要。
不同于PM2.5的预防,佩戴口罩对臭氧预防无效,环保部门建议,午后2、3点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尤其是儿童、老人等体弱人群,实在是需要外出的也得做好保护工作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测试,室内的臭氧浓度一般都比室外低50%,如果房间密封良好,采用了空调系统的话,臭氧浓度就会更低。